来源:刘润
外卖大战,继续升级。
7月2日,淘宝闪购宣布,启动高达500亿元的补贴计划,在未来的12个月里直接补贴消费者和商家。紧接着,7月5日,阿里推出“超级星期六”活动,并计划持续在未来的100天内进行,每周六向消费者发放总额为188元的外卖消费红包。甚至,还有“满25减24”的大额优惠券,“0元购”的咖啡和奶茶订单。
天啊。这是什么概念?
2024年,美团的经调整净利润,是438亿元。这个数字,离500亿还差着62亿。这就意味着,阿里就算是把美团的外卖市场全部吃光,也很难赚回这笔巨额补贴。
既然如此,那阿里图什么呢?500个亿啊。这仗就非打不可吗?
简单分享我的3点看法。
1)互联网战争,本质上是一场“频率战争”。
什么是“频率战争”?
简单来说就是,用户多久才会想起你一次,多久才会使用你一次。
比如,你们家的空调,多久会换一次?五年。十年。甚至更久。如果不是因为损坏、装修、搬家,很多人可能十几年都不会买一次空调。尤其是中央空调,换起来还特别麻烦。这种频率,是以“年”甚至“十年”为单位的。
比如,你隔多久,会买一次衣物、纸巾、零食?那肯定远远没有买空调来得久。所以,你打开淘宝、京东的频率,是以“月”或者“周”为单位的。
但是,如果是外卖呢?下了班,回到家,人都累死了,根本就不想做饭。如果是重度的外卖用户,租房都不考虑厨房了,一天点很多次外卖。早饭,午饭,晚饭。甚至下午茶,夜宵。所以,很多人打开美团、饿了么的频率,是以“天”甚至“半天”为单位的。
当然,对于很多用户来说,还有频率更高的。比如抖音。比如微信。比如共享单车。比如打车软件。
这种“多久才会想起你一次,多久才会使用你一次”的频率的差别,会直接决定你在用户心中的地位。所以,在互联网的世界里,有一条几乎是“铁律”的法则。
那就是:高频打低频,无往不利。
比如,2014年春节,微信红包横空出世。微信据说只用了几天,就让1亿用户绑定了银行卡。而支付宝做到这个数字,花了将近十年。为什么?因为微信,是一个比支付工具高频得多的存在。除了睡觉,很多人每个小时都会打开。既然总会打开,总是在用,那就别切来切去的了。麻烦。
理解了这条铁律,你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今天的外卖大战。
而且,当频率更高的美团开始以“小时达”甚至“半小时达”的服务,送价格差不多、质量也挺好的手机、电脑、口红的时候,用户的消费心智和习惯,是会被改变的。人们对“购物”的期待,会不可逆转地从“隔日达”的异步体验,转向“即时满足”的同步体验。
所以,这场仗,真的是非打不可。
因为,对于阿里和京东来说,2)外卖不一定是更好的“利润中心”,但大概率会是更好的“流量入口”。
外卖这个生意,本身其实是个难啃的骨头。
用户希望在保障品质的同时,价格越低越好。商家呢?也希望平台抽佣抽得越低越好。而奔波在路上的骑手,也希望自己每一单的价格能够越高越好。平台夹在中间,如履薄冰。
但是,就是这样一桩生意,却有着无与伦比的“流量价值”。
周末下午三点,你无聊地刷着手机,用淘宝点了一个“0元喝咖啡”的外卖。但是,在点完咖啡之后,你也不一定就会关闭淘宝。你可能会被一些其它的东西所吸引。比如,一件你收藏了很久的外套。比如,一条你一直想买的牛仔裤。比如,某个直播间里的机酒套餐。然后,一笔计划之外的交易,可能就发生了。但是,你大概永远不可能在旅游App里点外卖。
这就是“流量入口”的魔力。用一个本身不怎么赚钱,但使用频率更高的业务,像一块磁铁一样,把用户牢牢地吸附在自己的App生态里。然后,再通过平台强大的运营能力,将这些活跃的流量,导向那些利润丰厚,但用户不会每天都想起来的核心业务。
这就是为什么,阿里和京东愿意为了外卖而投入巨额资源。也是为什么,他们的外卖功能,都要镶嵌在自己的主App里,而不是再去推出一个“淘宝外卖App”、“京东外卖App”。
因为一旦分开,流量入口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。
它们的逻辑,不是用淘宝和京东给外卖业务“送去”流量,而是请外卖业务为淘宝和京东“带回”流量。
而且,阿里还不只有一个“流量入口”。阿里还有饿了么。
但是,我瞎开一个脑洞,3)再这么下去,饿了么可能真就没了。
如果这场大战一直打下去,同样高频,同样做外卖业务,同样能够提供“流量价值”的饿了么,可能就会被赋予新的使命。
也许某一天,阿里就会想到,不赚钱的流量区,为什么不和利润区合并呢?
比如,饿了么并不会倒闭,App也依然存在。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用户习惯。但是,它和淘宝的关系,会更加接近于大众点评和美团的关系。甚至,被直接嵌入淘宝,成为首页的一个“功能”。就像摩拜之于美团,京东外卖之于京东,淘宝闪购之于淘宝。2025年6月,饿了么、飞猪并入电商事业部,就是一个信号。
这就意味着,饿了么在战略意义上,被吸纳进了一个更大的生态。在这个更大的生态里,它会用极高的频率,发挥着巨大的流量价值。
但是,它作为独立品牌和独立实体的存在感,就会大大削弱。思考的问题,也就不再是“如何打败美团”,而是“如何通过外卖场景,让更多用户留在淘宝,购买更多东西”。
这,或许就是饿了么未来的新使命。
当然。我并不了解什么内幕。纯粹是推演,是瞎猜。
但是,我们确实正在见证,这几年以来,商业世界里最惨烈的一场战争。而且很可能,没有之一。
发生什么都不奇怪。
观点 / 刘润 主笔 / 二蔓编辑 / 歌平 版面 / 黄静
这是刘润公众号第2661篇原创文章。未经授权,禁止任何机构或个人抓取本文内容,用于训练AI大模型等用途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